放在当今时代,要说一个作家为了思考女性权利,为了唤醒女性意识,为了与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孤独和虚无感作战,为了以小说的形式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而兢兢业业乃至于患病,都是有可能的,更何况,那是在将近一百年前的时代。她的责任感和觉醒觉悟都是毋庸置疑的。
分类:阅读
「然而,人们通过赚钱达到成功,过着健康,安全和富裕的生活,就真的能由心感到“活着真的太好”了吗。能让人感到“活着真好”的东西只有美和感动。」
我庆幸能读日文,如此我才能以最近的距离触摸并感受谷崎润一郎所锻造的日语的古典美。这种美,一时半刻我也难以很好地表述出来。就如我最开始说的那样,每一次读它,我都像坐着时光列车穿越,而当我的目光在文字上游走时,内心的情愫犹如光的累积,一次又一次地照亮我的心窝。往后,若有机会,定当摘录一些片段,以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
只要还能逃走,只要还能选择,就能确认“心”在真实跳动,真实感应,真实属于自己。这不论是放在小说里,还是放在真实的生活里,都至关重要。
“美的东西也是这样使我们想起自然——想起人类和创造以外的东西——从而刺激和加深我们对我们周遭无比广阔和全面、既无生命又充满活力的现实的感觉。”
不过,正如“感觉”因人而异,每个人对作品的喜好也是有所不同的。甲喜欢的作品,不代表已就会喜欢。人都是对某一类东西/作品感兴趣的吧,所以,花心思去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类东西,就更能在其中研磨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性。
京都的人和事,总给人一种遗世独立之感,几乎不能把它们跟东京的人事相比。京都的人,性格是这般的沉静,话语是这般的温柔,行事是这般的云淡风轻,这里的日复一日,一点也不单调。日子伴随着四季轮回,日出日落而有各自的色彩,连少女的心事都像蒙上了晨雾似的,忧愁又朦胧。
或许正是由于小岛的遥远,加上年代使然,小说所呈现的事件与人物都有一种脱离凡世的善良之感,纵有一些不当之事或恶意,可最终还是以温和又合乎情理的方式赋予了跳跃,读来让人心驰神往,也让人沉浸其中。
五月初,仿佛是一个节点。一年中的三分之一过去了,春天到头了,大雨滂沱的日子才开始。下雨的时候渴望阳光,有阳光的时候渴望树荫,在树荫下渴望凉风,吹着凉风的时候渴望坐下,坐下的时候渴望倚靠,倚靠的时候渴望诉说,诉说的时候渴望亲近,亲近的时候渴望重合,重合的时候渴望分离。渴望,酝酿着又一个渴望。
如果想着受困于某座城,某个境而心生悲凉,不妨想起卡夫卡。他几乎不曾离开过布拉格,布拉格既是他的根,也是他唯一的庇护。明明坐困愁城,却偏偏写就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