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路边停了一辆外卖员的电动车,它奇怪的地方在于车上架了一把非常小的小伞子,是迷彩色的。我好奇,伞子是做什么用的呢,靠近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伞子下面架着手机,伞子是给手机遮挡阳光的。顿时觉得,这把小伞子贴心得很。
生活里大概会被这些小物件小设计给惊呼到吧。我自己的话,尤其喜欢书里面自带一根小绳子的,如此不用费心自备书签,绳子也不占地方,拿起放下就都极其方便。不过,据我观察,倒不是所有书都附带绳子。我时常想,除了多花心思在书腰和封面上,什么时候也能实现每本书都附带绳子呢。
又想起来,当初微信兴起的时候,我是被动使用它的。当时周围的人都问我有没有微信,我说没有,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后来别人都说,现在都用微信了,赶紧用起来……于是开始用微信。
用微信后,又不知道朋友圈是什么,慢慢地发现,诶,那个地方好像有人在发布东西……而且都是自己的联系人在发,才知道,那个地方就是互相作为联系人才看到的东西。
试着自己也发个图片什么的吧,就知道,嗯…有人会点赞,还有人会评论……看到评论我又慌了,我是否要回应别人的评论呢……后来又发现,当我评论了别人的东西,任何别人(我的联系人)与那个人有关的评论我都能看到,一来二往,来来往往发现,这个东西还挺费时间的。比方说,四个人同桌吃饭,几乎有两人会发布同一张合照,然而我们四人互为联系人,于是,当四个人都点赞和评论那两张图片,那么我就会收到许多提醒,提醒我去重复看那张照片以及照片下的内容。对这个,我是感觉多么没有必要呢。我们不是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了吗,为什么还要发布和评论这些东西……所以我是不会发布这些东西的,渐渐地给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也少了。
假如人的心情暴露指数最高分是10分,我想朋友圈这个地方,人的心情暴露指数可以高达8分。现在人们可能都内敛了许多,可那时候我觉得是这样的。
刚开始不知道那个公众号订阅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它会自动推送内容,每当我看到有推送内容,就纳闷,这个东西怎么每天都有东西更新,于是每次它更新的时候,我都像强迫症发作一般,把它移除掉。因为一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鲜少与人聊天,微信的页面很干净,也就不习惯那个东西经常在变动,增加页面的负担。后来才知道,这件事情多么无谓,人家就是每天推送的。
有段时间我也在弄自己的公众号,每当发布内容都有种害羞的感觉,好像在告诉别人“我更新了”一样。不过,现在不用它了,心情平和了不少。
现在微信已然演变成一个十足的工具,而不是交朋友的东西。这样也好吧,不需要通过微信好友的多少来验证朋友的多少,也不需要看朋友圈的活跃程度来验证关系的好坏。至少我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