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

絮语 |「忧郁的表达」

2021年10月4日

我平常很少见人。很少见外人,陌生人。即便我需要在外办事,也仅仅为了办事而已,无需到达与人“侃侃而谈”的程度,何况我也不擅长与别人侃侃而谈。只要在一个等于或多于三人的场合里,我几乎都会处于沉默的状态,除非轮到自己发言。我喜欢的东西多半与周遭人所需要听到的,所想要谈论的都不一样,所以,在别人眼里,我都是寡言的。

我喜欢写文字,与人交流也倾向于文字。通过文字的书写,它给予我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哪怕只是一两秒,也足够了。或许,我习惯于与文字对话,我的所思所想也更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若让我提及一本书或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很有可能没法准确地说出来。这种心情,就仿佛看着夜空的一颗星星,脑海里我能浮现出许多描绘它的文字,然而,若让我面对面跟人说这颗星星如何打动我,又觉无力了。

突然想,当静静凝视一幅画的时候,我的这种心情会无端地消融掉。倒不是说我多么会欣赏一幅画,而是我的静默与画的静默在我凝视它的那个瞬间共振起来了。在画的面前,我的静默,我的寡言,我的难以言说的心情都是被允许的。我甚至想,若让我与人争论什么,或需要强烈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时,我可能会捉急到流泪的。

我喜欢的画家Edvard Munch有一幅画名叫《Melancholy》,也是我很喜欢的。它描绘了一个男人坐在海边,托着腮,他或许因为什么事,又或许只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他看起来是属于那个画面的,然而,他的孤傲又让人觉得他根本不属于那个地方。整个画面予人一种他仿佛在忧郁地想着什么,又或许,他本是一个忧郁的人,画面的阴暗和晦涩都在衬托他的心情。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就被打动了。感觉它就是一个静默的存在,无需语言。就是这样的灰暗绿黑的色调,契合我的心情。不是说我内心有什么灰暗的东西在回应它,而是一幅画本身拥有这种使人静定,使人屏息,使人沉思的力量。

我想人的心情是复杂的,复杂到可以对着不同的画产生不同的思绪。面对梵高的色彩丰盈明亮的画,我会回应,以一种感觉生命在烂漫盛放的心情回应它;面对Munch的画,我会回应,以一种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停下来了静默是美的心情回应它。当我无言或者无法很好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幅画。

“Melancholy”本身也是一个很动人的词。虽然表达的是忧郁,多愁善感的意思,它的发音却很好听。法语是“Mélancolique”,同样也很好听。

“忧郁”的“郁”字隐含着郁闷,郁郁不安的心情,这个“郁”字给人一种要把心思藏在心里,要把痛楚揣起来不被人看见的感觉,它是向内的,而不是对外发散的,所以“忧郁”在我眼里,它是隐秘的。它隐秘得不愿给周遭造成多余的困扰。

忧郁没有不好的。因为忧郁也是一种表达。


《Melancholy》,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