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杂志的时候,翻到一篇在夏日让生活更舒适的提案,文中有六个提议,其中一个是风铃。因为图片(下方)里的风铃并列起来的样子清爽又可爱,便想记录一下。
风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占风铎”在当时是一种占卜的工具,也被用来测量风向。据说,“占风铎”被风吹过发出的声音具有震慑和驱赶鸟雀的作用。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占风铎”与佛教文化产生交融。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在佛教的推广使用,因应人们的闲情雅趣,“占风铎”逐渐进化成“风铃”,更为人们熟知。
风铃随佛教传入日本。一开始,风铃也多半在佛寺和贵族人家出现,到了江户时期,工艺制作得到发展,也是在此时期,出现了玻璃制的风铃。随着工艺的发展,玻璃风铃逐渐成为主流。
最初作为驱魔和除疫病的风铃,也是从这时开始,成为了夏日的凉伴——带来清凉的音和自然的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铃里挂着一根小棒,在小棒上坠一段线,线上系上一张细长细长的纸片——短册,如同风铃的舌头,人们可在短册上书写愿望,题诗。这个短册是日本在风铃上的创造,使风铃更添一份清爽诗意。
风铃的魅力在于,只需轻微般柔和的风,就能奏出细腻又优美的音色,而且因为短册的摇荡,眼睛仿佛能看到平素看不到的风的流转。
传承江户时代的技法所制成的手作玻璃风铃,从吹制玻璃到手绘,所有工序皆是手工职人亲自完成的,每个玻璃风铃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别,包括音色。另外,江户时代的风铃特色,是把风铃的边缘做成了锯齿状,以模仿如同虫子的声音一般的自然音色。
看到这些风铃,想到风铃赋予夏日的诗意,感觉此刻的炎热也消散了不少。
(文中的部分描述参考了网上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