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文 |「浅浅说芭蕾」

2024年10月2日


芭蕾,当我写下这个词的时候,都感到一种异样的陌生,而实际上,它于我而言也是陌生的事物。或许我曾见过它,听过它,看过它,可到底,它是从何而来,因何而来,我是一知半解的。某个时候,它在我的脑海里闪烁,在这个念头的牵引下,好奇般读了一本与芭蕾史有关的书。

不得不说,这恐怕是我读过片假名最多的一本日文书,不论是人名,地名还是建筑名,满满都是片假名的身影。对于一贯喜欢忽略片假名的我,也是在忽略和硬着头皮把它读一遍的无限迟疑中徘徊。

关于芭蕾,将近600年的历史,当它被浓缩在一本书里时,也实在让人震撼的。好在,这本书的用意,不是单纯地诉说芭蕾的历史,而是在这600年的历史洪流中寻找和确立芭蕾的存在与位置。在每一次历史交替与变换中,芭蕾是如何坚持和变化的。我的一个浅浅的印象是,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从中世纪都市贵族的余兴节目,到法国宫廷庆典上的表演节目,到剧场艺术,到十八世纪与歌剧融为一体,到十八世纪末脱离歌剧而成为独立的芭蕾舞表演,到十九世纪前半的浪漫芭蕾,到十九世纪末的古典芭蕾热潮,再到二十世纪作为整体艺术的芭蕾舞团的盛世。在这过程中,不论是它的名字,它的技艺,抑或它的妆造和音乐,也随着时间的变换而变换着。如今我能见到的芭蕾舞的模样,已然是这么多世代的知识与文化沉淀而来的结晶。

在芭蕾史上,路易十四的名字也不容忽视。因他而成立的皇家舞蹈学院和皇家音乐学院,对于芭蕾的艺术化和理论化,以及芭蕾舞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力量。当然,他所饰演的太阳神阿波罗也让他赢得了太阳王的称号。与路易十四同一时代的贵族子弟都把芭蕾当作必修课,而芭蕾所要求的动作举止也成为他们独特的身体语言。了解到这一点,再看那个时代的人的模样,仿佛违和感也骤然少了许多。对他们而言,芭蕾修为不过关的话,也无法出世入流的。

在书里读到,堪称芭蕾之代名词的《天鹅湖》舞曲,在柴可夫斯基创作完并在莫斯科完成初演后(1877年),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喜爱以及过多的赏识,而柴可夫斯基也因此而意志消沉。直到十八年后,柴可夫斯基去世,为了追悼他并表彰他的荣誉,古典芭蕾缔造者Marius Petipa把《天鹅湖》复排上演后,它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芭蕾作品之一。

另外,安徒生也曾醉心于成为一名芭蕾舞者,因舞台上的不得已才转入文学创作的。不过,他的许多作品也曾激发许多芭蕾人物的创作欲望,且被改编成芭蕾舞剧,也当是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他的舞者之愿吧。

浅浅地说,芭蕾在我眼里,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柔,美,和力的体现。身体是芭蕾的语言,不论是看一个人的舞,还是看一个整体的舞,离不开的皆是芭蕾舞者对舞和美的极致追求与理解。

足尖鞋,tutu裙,转圈又转圈……芭蕾舞远远不止这些东西。

读完这本书,往后再看芭蕾,也能带着更多的认识和更纯粹的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