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

絮语 |「粤语之感」

2024年7月2日

偶然想到一个事,那就是普通话里的卷舌音(zh、ch、sh、r)在粤语的发音里是见不到的。我不好说是不是百分百,但我试着念了很多次,发现讲粤语的时候确实没有卷舌音。我自己讲普通话的时候会有意地提醒自己注意卷舌音,因为这不是我自小习得的东西,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形成的,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学习记忆,倘若我不刻意的话,多半就会说得不准确。

于我的感受而言,粤语听起来轻盈通透又清脆一些,而普通话会端正圆润有力一些。就如,讲粤语像是吃奶油一般不费力,而讲普通话,像是嚼巧克力一般需要力度。

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三位室友,两位是粤西的人,一位是湖北的人,因此我们在宿舍都会自觉地讲普通话,在我印象里,我也鲜少与另外两位粤西室友讲粤语。大概讲粤语的人也知道,尽管是粤语,不同的地方说出来的粤语在语调或某些用词上也有不同,更不用提某些地方还有自己的独特方言,因此,尽管粤语我们都懂,但不代表我们说着一模一样的粤语。为了避免尴尬或沟通不畅,还是自然而然地讲普通话。

若在同一个类似的粤语圈子里,讲粤语是舒服又自然的事,这种时候,不会想场合或时机,因为它便是这一刻属于自己的语言。因为这样的理所当然,很长时间我都没想过粤语是什么,或是它对我而言的意义是什么。可当我处在一个不是粤语的圈子里,或是当我说着其它语言的时候,就会在某个片刻想起它,感觉它的不同。

虽说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可人对初始习得和认识的语言会有特别的感情,一种仿佛乡愁一般的记忆会印刻于心。尽管每天都会使用它,但不会深思它。可若是在某个片刻思索它,重新认识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它真正的美。这种美还牵动着无数多与自己成长有关的记忆,时间愈久,美得愈浓烈。

我第一次到香港的时候,听着跟我在电视上听到的一模一样的粤语时,还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仿佛与多年认识的朋友相见一般的激动心情。因为细究起来,我讲的广东话与我在电视上听到的广东话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可它在我多年的聆听下,早已亲近得如同自己的肌肤一般,毫无隔阂。

我很少用粤语的思维写字,不论是简单的文字对话还是段落成文,我都很少写。一想到写字,我就会自动切换成像念着普通话一般的模样,丝毫没有粤语的痕迹。

关于讲粤语时是否会“中英夹杂”,以我所经历的工作场合而言,确实会自然而然出现类似的画面,很多话,不论是闲聊还是讨论工作事项,只要是讲粤语的人围在一起,多半都会“中英夹杂”。

比方说——

Lunch time啦!

Lunch食咩啊?

呢份proposal搞掂晒。

你個plan係乜野?

send咗email未,有response未?

……

类似这样的话,若是用普通话讲就很少会夹杂英文,但是用粤语讲就很自然。说不上来是香港电视的影响,还是一个圈子里的互动影响,一传十,十传百,总之,这样的“中英夹杂”是毫无违和感的。

到此,我没有对语言有任何褒贬的意思,纯然从个人的感受的出发,表达一下粤语(广东话)于我而言的感情。我试过有段时间完全没有使用粤语,到我重新聆听它,使用它的时候,熟悉,激动,茫然,亲切……很多细微的情感都袭上心头。我甚至有种愧疚感,是否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始,是否我变得不是自己了……某种程度上,当我重新讲回自己的粤语时,我仿佛寻回了自己的童真。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而语言也雕刻着属于个人的文化因子。从儿时的童谣儿歌,到与人交流,到习得文字,到明白喜好,到明辨是非……一切一切都有语言的影子。

我想表达的是,对于自己何以成为现在的自己,某部分或许也可溯源至TA的语言,因为语言包含了人无可磨灭的成长印记。有时候人会忽略了这个,可它就如人的潜意识一般,深藏在冰山下,轻易不可见。因为它的不可见,又时而被舍弃不顾。

若说粤语于我是什么,是懵懂的童真,亦是​经年不忘的乡愁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