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紫」是小时候的「紫之上」。
因为夕颜的离世,光源氏忧思成病,许久都不好,有人建议他到山上的某个寺,那里有功力非常好的僧人,可以帮他念经驱除病魔,光源氏接受建议,便到山上了。偶然,发现附近有一家人,能瞧见一位老尼和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在一起。光源氏见小女孩的第一眼便忘不了,她身上有藤壶的影子。后来得知,若紫是藤壶的侄女,心里更加割舍不得,以为这是注定的缘分。他想把她留在身边,天天看着她。
光源氏透过一位僧人给老尼传话,表达自己的意向,可老尼觉得这怎么也不合情理。若真的有缘分,也好歹等到若紫再长大一些,懂得人情世故才好。光源氏再三央求,仍旧无果。
光源氏「面影は身をもはなれず山桜心のかぎり留めてこしかど」
「あの山桜の美しい面影が、今も身に添うて片時も離れません、私の心はすっかりそちらに残して来たのですけれど(那个山樱的美丽模样,如今仍旧萦绕身旁,我的心在那个地方流连忘返了)(山樱指若紫)」
*
后来,老尼因病离世。本就没有亲人在身旁的若紫显得更为孤单了。某日,光源氏前去探望,发现她们住的地方冷清得可怜,夜黑风高,光源氏放心不下,便决定留宿一晚。他让若紫睡在自己的身旁,对若紫说尽了好听的话,仿佛他就是她的父亲一般。旁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乳母什么的只能睡得也靠近一些。这一天过后,光源氏每日都让自己的亲信惟光过来当值。
没多久,若紫的亲身父亲也想着要把若紫接到自己的宫里住,见此,光源氏按耐不住了。思来想去,当下这一刻把若紫接到自己身旁才是良策。就在父亲约定好日子的那个黎明,光源氏前去接若紫。一开始,宅子里的人以为是父亲那边的人,可也疑惑怎么天未亮就过来了呢,后来发现是光源氏,又惊讶得不知所措。这怎么可以,若是父亲过来发现若紫不见了,怎么圆得过去。光源氏顾不了所有人,一心带着若紫离开了。睡得迷迷糊糊的若紫,以为是父亲要带自己走,等到她意识过来眼前的人是光源氏时,吓得人也发抖了。虽说这些日子她对他也有了认识,心里也不厌恶,可他要把自己带去哪里呢,小小的她,什么都不知道。
把若紫安顿在二条院后,光源氏找了好些与若紫相仿的女童陪她玩,自己也不忙事,陪着她过了好些天。若紫自小没跟父亲一起生活,对他的感情可谓薄弱得想不起来。每当黄昏时分,她多半会思念过世的老尼,而不是想父亲。如此,她与光源氏的感情也愈见浓厚。
光源氏想着,自己要把若紫养育成自己喜欢的女人的样子,一言一行,一字一画,他都亲自示范。
光源氏「ねは見ねど哀れとぞ思ふ武蔵野の露分けわぶる草のゆかりを」
「まだ枕を交したことはないが、藤壺の姪にあたるこの幼い人を大変可愛いと思う(尽管还没有男女之情,可作为藤壶的侄女,眼前这位小女孩实在太可爱了)」
若紫「かこつべゆゑを知らねばおぼつかないかなる草のゆかりなるらん」
「あなたは「草のゆかり」とおっしゃいましたが、何で可愛がってくださるのか、そのわけがわからないから気にかかります、いったい私はどんな縁故があるのでしょう(为什么您会这么喜欢我呢,心里非常在意,到底有什么因缘呢)」
此时,他待若紫如女儿,可他也知道,某日,他和若紫会变成更为亲密的关系。
*
多么不合情理的事情,到了光源氏这里,都变成合理的了。不论走到那里,不论老少男女,对他,都只有无限的称赞。是这样的完美和光环,合理化了这个故事吧。
《源氏物语》里时常出现「形見(纪念)」这个东西。当与心爱的人分别或爱而不得的时候,人往往会在别的人身上寻找心爱的人的影子。在这里,若紫是藤壶的「形見」。第一眼,光源氏的心就被击中了。
「形見」,它代表的是人的情深吧。茫茫沧海,浮世无常,多少不如意,多少失去,为了继续活着,为了安放内心摇摇不定的情意,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有所寄托,一个能让人感觉安心又平和的「形見」就如海上的浮标,它标记着方向,和闪耀着光。「形見」本身就是意义了。
只是,身为若紫,乃至于后来的紫之上,她是否有那么一刻会想,自己的人生是被安排的吗?当光源氏面对她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她本人,还是藤壶呢(以前在某本书里读到的疑问,身为别人的影子,是否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