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睡到自然醒,满满当当的八个小时,醒来后,有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仿佛所有东西所有事情都焕然一新似的。
盼雨不来,心想不能怪它,继续热吧,热到尽头,啊,没有尽头的。
久练一首对自己而言挺难的曲子,以至于安静下来的时候,耳边响起的都是它的旋律。这种时候,周遭的各种繁杂的音都被过滤掉了。是轻盈又动听的音符在跃动,一跳一落,忙碌不停,因它营造的时空是干净纯粹的,于是别的多余的音都无法进入到它的神圣区域。它的无念,无形中也让自己变得无念了。又想,原来,不论是时间还是自己,需要的都不多,被一首曲子充盈的全部,也是满载的幸福。
*
读完了夏目漱石的《道草》。
他是1916年离开的,那么写于1915年的这部《道草》也成了晚年的作品,然而他是否意识到这便是他的晚年呢,也很难说。看许多介绍,总觉得夏目漱石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也有类似神经衰弱等精神上的不适,所以他的健康状况是颇为不好的。在这部作品,也特地写到,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视而不见,明知道那里不舒服,也还是不闻不问,想把它当敌人一般打倒,可最后,都像是倒吸自己的血。
这部类似自传性的作品,也让我真真明白到他自小走过的路。年幼的他曾当过别人的养子;不被亲生父亲喜爱;夫妻关系并不是精神层面上的相和;当他留学回来工作以后,十多年未见面的养父母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向他索取金钱。基本上,这本书所展现的都是主人公生活和精神上阴暗的部分,厌世之余又不得不与各种人事纠缠,看似了然生命的一切实则仍在漩涡里挣扎。里面没有什么人是他真正喜欢的,也没有人真正喜欢他。他孤独,也知晓自己的孤独;他无奈,也知晓自己的无奈。
妻子有歇斯底里的毛病,时不时就会发作。然而,作者的描写倒是让人感受到难得的温情。当妻子的毛病发作的时候,往往便是主人公能静下心来看待妻子的时候。担心弱小的她会因此而丧命。当他在黑暗里目睹这一切的时候,他害怕,然而,他又坦然,以为这一切都是他该承受的。神奇的是,妻子歇斯底里的毛病还成了他们夫妻关系的润滑剂,不然,他们如此互相嫌弃,互相不瞭解,早晚只会趋向奔溃。
无法说这是否百分百地接近于真实,然而,通过这本书,也当真感受到许多。
就如阅读《或阿呆の一生》了解到芥川龙之介的真实,阅读这部书也了解到夏目漱石的真实。往往是这些真实让人更靠近作者这个人。就如绚烂的流星划过浓稠的黑夜,黑夜既是背景也是依附。流星是明明白白的璀璨,而黑夜亦是明明白白的情真。
我喜欢读夏目漱石的小说,他写的人,人的情感,乃至人身处的环境,现实,哪怕100年以后的今天读来,也丝毫没有违和感。仿佛人就是这样的,社会也是这样的。读的时候或许会有些许低落或悲观的情调,然而,读完以后,内心反而有种释怀之意。
时而望向苍茫的夜,心里会有些踌躇,大地这般被它笼罩,人随时随地就会被吸附进去吧。可实际上,夜空无比平静。月光下的它,更是温柔无比。
暗涌的情怀全在于一个人的心。它被看见,也不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