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着是川端康成翻译的,很久以前便买了,一直没看。直到在《源氏物语》看到它被提及,才想起它来。想不到有这般缘分。可见,它是比《源氏物语》还古老的物语。作者不详,可它就这么被流传下来了。
书里除了现代语翻译,还有川端写的一篇解说,出乎意料的是,解说所占的篇幅几乎与原文一样多。
虽说故事读起来像童话,像寓言,可我不这么看。川端也不认为它是童话,甚至用「人情诗」一词形容它。
竹取翁在竹里发现辉夜姬,把她养育成人后,想到她毕竟是女儿身,而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人世,无法再照顾她,便希望辉夜姬从五位仰慕她的人当中选择一人成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辉夜姬对婚姻这种人类关系不理解,也不愿意遵从,便故意给五人提出五个难题,谁能带回她想要的东西便嫁于谁为妻。尽管五人都尝试完成这一任务,可最终要么因为撒谎被识破,要么放弃,要么实在完成不了,为此奉上性命。
读到这里,可能以为这是一个求爱的故事。表面上,故事是这么展开的,可从辉夜姬的想法和话语中会隐约地感觉到,不是这样的。她是为了逃离这种被竹取翁认为的责任才故意刁难的,她认为这五个人根本不能拿回她要的东西。实际上,她本人从来没真心想要这些东西。什么佛钵之石、火鼠裘、燕子安贝之石,这些东西,她要来何用呢。倘若可以选择, 她宁愿静静地待在竹取翁身边,免去所有的烦恼。
大概这就是她烦恼的开始。
五人之后,便是御帝,他也想得到辉夜姬,可辉夜姬也不想入宫,还威胁道,若让她入宫,还不如杀了她。御帝无可奈何,便不再勉强。虽然辉夜姬拒绝了御帝,可她没有拒绝与他通信,而这也是御帝仅有的宽慰。
三年后的七月满月之时,辉夜姬对着月亮叹息,毫无缘由地抽泣。有段时间,看不到月亮还好;看到月亮便陷入沉思,无端哭泣。竹取翁和他的妻子都忧心忡忡,不知道辉夜姬有什么心事,可能是天大的心事,不然怎么会这么伤心。无可隐瞒的辉夜姬道出了自己的隐忧,她说她是天上的人,很快,天上的人就会来接她,她要离开竹取翁了。竹取翁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便求救于御帝。御帝派出精锐部队协助竹取翁。不论辉夜姬如何解释天上的人拥有什么超能力,竹取翁都不相信。又到了满月之夜,天上来人迎接辉夜姬了。地上的人毫无反抗能力。辉夜姬在众目睽睽之下升天了。
其实,当我读到辉夜姬要升天的文字时,脑海里瞬间浮现的是曾看过的电影《E.T.外星人》,那时也有人追着要来把E.T.接走,恐慌的小朋友们用自行车载着E.T.狂奔逃离的画面让人久久难忘。当时,这部电影把我看哭了。
或许,过分美丽的东西都不属于我们生存的地球,它会幻灭,会消失,如幻影。
在《竹取物语》里,辉夜姬是过分美丽的人,迷倒所有的人,可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人么,她更像是作者的一种想象。当我想作者为何这样展开故事的时候,我便想,作者想要写的便是古早时期所能想象的小说。受制于时代,千年前,作者也要参考更古老的传说而写小说,故而会出现什么到天际到山端去夺取不可实现之物,也会出现升天这样的情节。因为作者也不愿受限于现实,有一种完美,有一种美丽,作者想要实现,可写着写着,美丽又如泡沫一般在眼前烟消云散了。真实的世界无法保存这样的美丽。
然而,在泡沫戳破之前,我能读到的是竹取翁对辉夜姬的热忱照顾,浓情真切的亲情;能读到御帝对辉夜姬的想念和由始至终的关怀;能读到辉夜姬内心熊熊燃烧的担忧,不安和忧愁。这么说起来,在这个故事里,甚至没有“快乐”。求婚者皆失败了;辉夜姬日益增长的烦恼;竹取翁失去了辉夜姬;辉夜姬悲伤地升天了。怪不得,解说的最后,川端说它是悲观主义的小说。
在我眼里,它也不是童话。尽管它有它的怪诞,滑稽,寓意,可我觉得它拥有着超越童话的东西。那些关于人的深刻的理解和想象,在现实和想象间反复跳脱着。
*
书中,当辉夜姬看着月亮发愁的时候,别人想制止她,说「月の顔を見るのは良くないことだ」。那时的人还不知道辉夜姬是月世界的人。
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在《源氏物语》里能看到许多。在他们眼里,女人不能自己一个人凝视月亮,看久了会有坏事发生,可当有男人在身边的时候,就不碍。我不太理解当中的逻辑。可能是当时的传言吧。可想想,那时候的女人,多是深闺之中的人,入夜后,比月亮更亮堂的东西还存在么,不看月亮看什么。总觉得月亮无辜承受了许多。人人都把自己的心思寄托于月亮,到头来又怪罪于月亮。
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宽宏大量的存在了。
辉夜姬离开的时候,安慰竹取翁的话便是——「また月の出た晩には、どうかその月の方をご覧になって下さいませ。」
有月亮的晚上,请想象我就在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