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文 |「没有光源氏了」

2022年9月25日

读《源氏物语》,读到「匂宮」这个章节时,第一句话便是「源氏の君がお薨れになってから…」,一瞬间无法接受,心里咯噔一下。《源氏物语》才读了一半,光源氏就没有了?(原谅我事先没怎么了解过故事全局,我以为光源氏会存在到书的最后一个段落,最后一句话)

仿佛是个隐隐的,小小的巨变,好几天我都有点失落。这个神一般的人不在了,我要以怎样的心情继续读这个故事呢。再好的延续也好不过他的存在吧。

紫之上的离开,对光源氏而言是致命性的打击。连他自己都说,从前经历过如此多的离别都抵不过这一次,他甚至想跟着她一起离开了。紫之上离开后,光源氏的孤独和悲伤也是无可替代,无可抵消的,加之他长久以来都抱有的出家的信念,他当真出家了。

只是,我不太懂为什么书中没有交代他出家的细节,乃至于他出家后的生活,只有这么一句话,就交代了他的离开。从时间上来说,他出家了好些年的时间。后来,为了缓和心情,把谷崎润一郎的译本拿出来看,里面的解说,有提到,因为光源氏是接近于神一般的身在,对于神,无需细究他是如何以及为何离开的。不晓得真假,但我感觉这个解释也挺宽慰的。至少我也不愿在书中读到这样的细节。只是,这么毫无预警的,毫无过渡的,猝不及防的交代,到底给了我不少的冲击。

这个不期而至的中断,连带着自己的心情也跟着中断了。看着谷崎润一郎的译本,我在想,无论如何,也是要读的,那么是从这个时刻开始读呢,还是先读完整个故事呢。谷崎曾三译《源氏物语》,最后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多么执着的意志。解说有提到,对比于与谢野晶子的译本,谷崎为了保留原文的暧昧、和色気般的气息,对于本身没有突出主语的地方,他就没有添加主语,而与谢野晶子的译本,读起来,谁说话,谁当主语都较为清晰。这也有可能吧。没有主语的话,很多地方就要凭借上下文,以及一些敬语的使用来判断。这在某些时候也不容易的。我这么读下来,发现它长篇长篇的段落非常多,而且转折或描述新事件的时候,它没有特意起一个新段落,也就是事件与事件之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浓浓的字的粘稠感。偶尔不留意,读快了,突然不明白了,再往回读,才发现它在描述另一件事了。

知道光源氏不再存在于故事里,还是无限地希望他存在故事里。倒不是说想看到他有更多的恋爱故事,而是一种光晕,一种氛围,一种情怀。他是核心,他是这本书的意旨,他是故事的基调。没有他的光,别的所有东西都逊色了。谁都会落泪,可他的泪水尤为动人;谁都会写文弹琴,可他赋予的情意总是浓浓绵绵之余还带着纯粹之感;谁都有四季变换之心伤,可他总能融入风景里,听生命的呼唤。

我试着读了「匂宮」后的些许章节,每读一句话都感觉自己在怀念光源氏。不是光源氏的所有人,都不会拥有仅属于光源氏的魅力。心里不住地感叹,唯有从头开始读,才能再寻到他的身影了。尽管后面的人,也在怀念他,提到他,可时日变换,总有后人,一代一代的后人, 他也会慢慢地被淡忘于时间的荒芜中。

*

其实,我读《源氏物语》的另一个特别感受是,它让我想起川端康成的书,这也是他爱读的书。会发现,川端小说的许多小标题的命名很有《源氏物语》的风格,总是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而当中的四季更迭,花草树木,乃至于故事的引入变换都很有《源氏物语》的氛围。那种物哀,悲愁,无物,不论在《源氏物语》还是在川端的书里,都有迹可循。

*

还想写自己倾心于哪些人哪些事,可这些都等我更加熟稔这个故事后再写吧。此刻写的仅是我这些天的少许心思。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