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前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部小说集的时候,我对其中的一篇《心经》记忆尤深,且看完以后久久不能抒怀,也不敢看第二遍。
看到小说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小寒与她的爸爸许峰仪对话的那些场景时,我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一些什么——那就是小寒与她的还没满40岁的爸爸之间是有超出于伦理与父女之间的情感。小说里面,小寒刚在过二十岁的生日,尽管许峰仪未满40岁,可他们之间无论是言语之间的挑逗还是肢体上的亲近,都让人看了有种“毛骨悚然”的微妙感。我不可能与自己的爸爸这般亲近,也不晓得世间的其他女儿与自己的爸爸会亲近到那种程度,但小说里面的小寒与许峰仪是的确有点什么的,这是我看那部分的第一印象。
后来,小寒的妈妈出场了,她对小寒与许峰仪之间的亲呢视而不见,也不闻不问,可想这种场景已经出现了很多遍,以至于小寒的妈妈早就知道这么应对了。在我的想象里,她的妈妈要不是斜眼看着别的地方跟她们说话,要不是一边忙着收拾东西,一边用背影跟他们说话,而在小说里也似乎就是如此。
小寒以为她与许峰仪之间的情感是不会变的,哪怕年长会有一点阻碍,可也不是大问题,至少他们之间的情感是牢固的,可许峰仪并不是这样想的(或许他的内心还有点伦理感的吧),他多番提起当初想着让小寒过继,还有或许现在过继也不晚的话,以此拉远自己与小寒之间的距离,可这些在小寒看来都不是确凿的话,她还留着精力去撮合自己的同学凌卿与龚海立。后来另一个同学和海立都告诉她凌卿是与小寒的爸爸许峰仪在一起时,小寒像疯了一样想尽一切办法去破坏——质问许峰仪,在他的面前说凌卿的坏话;想去凌卿的家里道出真相;迫使她的妈妈反对,但是最后,就在小寒要往更深更远的地方走时,她的妈妈反而走出来,以一副从来没有过的强硬态势把小寒镇住了。那一刻,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是,人的经历是毋庸被小看的。小寒的妈妈到底比她活得年长,加上多年忍气吞声,她早已积攒了许多力量,而当它一爆发的时候,并不是小寒那种娇滴滴的天真所能比拟的。
最后以小寒的妈妈帮小寒整理出门的东西结束了这个激荡且让人惊讶的故事。
如果这篇小说里不是以小寒与许峰仪这段超乎伦理的感情为主线,我也会觉得它是相当耐看的。整篇行文非常流畅,人物间的对话简练但又突出重点,更关键是对各个人物的背景交代,和他们做事的行为目的的交代,虽是一笔带过却独有一种深刻感。譬如凌卿为什么着急结婚呢,先是由凌卿自己说家里的女人都是寡妇,就她有点前途,所以别人都羡慕她,而她也恨不得逃离;后来是海立说凌卿不爱她,爱的是小寒的爸爸;再后来是小寒说凌卿结婚是为了离开她的家,不是真的想为爱结婚……如此,不需要长篇大论的铺垫,不需要来来去去多少回的犹犹豫豫,即可把凌卿想结婚以及为何结婚说明白了。不得不佩服作者在这方面的厉害。
或许正正因为有小寒与许峰仪之间的情感纠缠,才更能看清每个人在故事里的浮浮沉沉。
小寒深以为许峰仪爱着她,她也爱着许峰仪,可不知那究竟是真的爱情,还是父女情感的延长线上的分支,所以小寒只是被自己所认为的情感蒙蔽了,也阻碍了她的正常思考,不到被她的妈妈点醒她还深陷其中。
小寒的妈妈多年来,长期隐忍着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女儿过分的亲呢,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收起自己的脾气和锋芒,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可她为了这家看似美满的家,为了自己的丈夫,为了自己的女儿,竟心甘情愿到这个地步,也是让人无语的。我觉得小说的高潮正是小寒的妈妈最终站出来教育小寒,并且以一个女人该有的强硬姿态为小寒做决定。在这里既体现了她作为妈妈的用心良苦,也有她作为的女人的傲气——如果男人对自己无爱了,那就随他去,她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凌卿是悲哀的吧,她深知自己的处境,深知自己要逃离,也或许了解自己需要爱情,可她偏偏喜欢上一个有妇之夫。她貌似早早认清自己的所需,可她并没有付出真正地努力去获得真正地东西。她以为爱情是垂手可得的,但那都仅止于年轻貌美的阶段吧。真正的爱情和真正洒脱的人生,还需要更多更多的努力。
龚海立,也算明白的吧。他喜欢小寒,也跟小寒表白;他不喜欢凌卿,所以也不接受小寒的撮合。按他的明白劲,他或许能找到一个与他两情相悦的人。
许峰仪,我倒没法说什么。他有点像是牺牲品。貌似他获得了很多东西,小寒的爱慕,凌卿的喜爱,小寒的妈妈的默然允许,可最终,他得到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或许因为他骨子里就想着享受这些短暂的快乐,所以利用自己的钱财,地位,样貌去获得这些短暂的满足。不过,聪明的女人或许能利用他而明白许多道理吧。
在故事里的人,看似都在谋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可那都不是正道,不是对的方向,是歪曲的。或许活得明白的,究竟只是小寒的妈妈。
昨晚,我重新读了一遍这个故事,也得以深化了自己的理解。读的时候,还是免不了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其实我很讶异张爱玲会写这般敏感的题材,可或许这就是小说的样子吧——为不可能的事实而存在的虚构。